本文由四川省鑫協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大家分享四川吳茱萸的簡介:
吳茱萸分大花吳茱萸、中花吳茱萸和小花吳茱萸等幾個品種,以中花吳茱萸的市場銷量為較佳,且大多出口東南亞一帶,吳茱萸做香味也有一部分。目前市場上以中花走銷為主,故種中花品種為宜。其次是小花吳茱萸。因大花吳茱萸的果實顆粒比較大,消費市場不太接受,小花吳茱萸稍差,因此其商品價和苗價相對比較低。吳茱萸因前幾年生產發展不平衡,近兩年供需矛盾突出,故使商品價格直線上升,截止2017年8月江西產新,每公斤已達420-450元/公斤。
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開始,中成藥麝香虎骨膏配料及吳茱萸軟膏用量年年上升,形成貨少價昂之勢。
因其貨源緊俏,近年來在經營中發現偽品野艾子(別名野吳萸)進入流通渠道,其果實成熟后呈紅色四—五瓣開裂,每瓣中有一黑色圓形黑色種子,氣味悶臭而不香,辣味淡薄,應注意區分!
吳茱萸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干燥將近成熟果實,又名吳萸、吳萸子、淡吳萸、吳芋、吳于、吳椒、棍子、苯榝、榝子、攪子、樾子、椒子、茱萸子、榮子、辣子、漆辣子、米辣子、伏辣子、臭辣子、氣辣子、茶辣子、石虎子、曲藥子、疏毛吳茱萸、儲油子、毛脈吳茱萸、純幽子、臭泡子、左力等。
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西、貴州、云南、四川、陜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及浙江等地,中性、微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都能生長,一般要定值2-3年以后才能采收果實,管理得當株產干果一般1-2公斤以上,每667平方米(1畝)產150-200公斤左右,少量栽植當年可少量掛果,3 -4年進入盛果期。管理粗放,且周期不是很長。